2021-09-03???作者:小編? 點擊數:
資質新標準即將出臺!新舊標準對比分析!
1、取消對“企業注冊資本金3億元以上”和納稅金額的要求。
2、取消企業經理、財務負責人、一級建造師人數、專業技術人員等考核指標。
3、取消對企業工法/專利、獲得獎項或主編標準、企業內部信息化的指標考核。
4、修訂承包范圍,取消了對可互認資質承接工程范圍的規定,取消了“限承擔3000萬元以上房屋建筑工程”的規定。
5、針對建筑工程,取消對“層數”、“建筑面積”、“單項建安合同額”的考核。
增加
1、對年營業收入的考核,近3年均在50億元以上。
2、信用考核。(企業未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近三年未被列入行賄犯罪檔案;申報公路/港航/鐵路資質的企業,另有信用考核。)
3、“建筑工程”的業績考核,增加對工程總承包、裝配式的要求。
提高
1、企業凈資產提高到6億元;授信額度提高到10億元。
2、企業“近三年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由營業收入的0.5%提高到0.8%以上。
3、業績考核指標,難度增加。
新的“資質標準”,門檻究竟是高了,還是低了?相信看完之后,會有一個清晰的想法!
上一版本的《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標準》還要追溯到10年前的2007年。
《特級征求意見稿》與2007年版本相比,總體來說標準在簡化,標準內容進一步能夠真實體現企業綜合實力,減少資質申報弄虛作假的空間,我們認為有如下幾方面特點,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一、總體框架沒有變
《特級征求意見稿》分成企業資信能力、企業技術負責人、科技進步水平、企業工程業績四個部分,與2007版的基本一致。同時還保留了十個類別: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鐵路工程、港口與航道工程、水利水電工程、電力工程、礦山工程、冶金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市政公用工程。
從這一點來看,一直提倡“淡化企業資質管理、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的路,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標準內容大變動
(一)主要刪除內容:企業注冊資本金要求、上繳營業稅要求、企業經理任職要求、財務負責人、一級建造師數量要求、設計人員要求、工法數量要求、行業標準要求、信息化要求。
(二)主要新增內容:企業近三年營業收入均在50億元以上、企業未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近三年未被列入行賄犯罪檔案等。
(三)主要修改內容:技術負責人任職要求、科技活動經費支出、企業工程業績要求。
三、新申請難點轉移
2007年版特級標準,在對原有特級資質復評時,企業比較擔心信息化指標彈性非常大,導致很多特級資質企業非常擔心。新申請企業真正的難點是設計人員要求,尤其是人防設計人員,因為全社會人員非常少,導致成為新申請企業難點中的難點。
《特級征求意見稿》取消了信息化和設計人員等要求,而企業近三年營業收入提升到均在50億元以上,這必將成為新難點。
四、資質申請難度上升了嗎?
根據內容變化,2007版標準工法、標準、設計人員、建造師等等指標要求看似很難,但不排除部分企業完全通過合作、掛證和購買方式而達到要求,完成特級資質申請。
這些指標的取消,業績直接提升到50個億,尤其還需要工程總承包項目或裝配式建筑的工程業績,同時伴隨“四庫一平臺”上線,業績造假難度越來越大,業績指標將是非常難以逾越的一條硬杠杠,從這個角度《特級征求意見稿》一旦實施,申請資質的費用會大大減少,而難度將大大增加!
五、原特級企業需要重新就位嗎?
2007年特級資質新標準頒布之后,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要求,原有264家特級資質全部需按新標準重新就位,一旦不能成功就位,全公司員工飯碗都要被砸了,很多特級資質企業領導壓力非常大,全國上上下下也嚴然成了一場運動,好在,最終264家特級基本上全部通過復評,僅有6家企業因種原因降低或取消特級資質。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14年11月6日和2015年1月31日,分別出臺《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建市[2014]159號)和《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和資質標準實施意見》(建市[2015]20號),要求除特級資質企業以外的所有各等級資質企業按新標準重新復評就位。不過,2015年10月9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出臺《關于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建市[2015]154號),原資質企業復評重新就位取消,原資質企業直接換領新資質證書。
據此,我們判斷原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按新標準復評就位的可能性不大!
六、對其他資質企業和行業帶來的影響
(一)拉動新市場
建筑工程業績要求:近5年承擔過下列第4類中的3類工程的施工總承包或主體工程承包,工程質量合格。
1、高度120米以上的建筑物;
2、鋼筋混凝土結構單跨30米以上(或鋼結構單跨36米以上)的建筑工程2項;
3、以工程總承包方式承建的單項合同額5億元以上的建筑工程;
4、高度60米以上的預制裝配式建筑工程。
首次將工程總承包和預制裝配式建筑工程加入標準要求,根據住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市場監管司2017年工作要點,資質修訂作為工作要點之一,“工程總承包和預制裝配式建筑工程”業績要求是否也加入到各資質標準中,則讓我們拭目以待。若是,則將對工程總承包市場和預制裝配式建筑工程市場將形成直接的拉動。
(二)促進專業化分工
《特級征求意見稿》的近三年營業收入要求直接提升到50億,而且現在業績都要求入“四庫一平臺”,造假難度非常大,可以說絕大部分企業升級基本上不太可能。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再進行動態檢查,則很多已經升為特級資質企業,業績能夠達到肯定也不多。我們預想未來,將形成綜合實力強的大型集團和專業能力的中小型公司,我們認為中小型企業不能再一味想著資質升級,而將更多精力用在專業能力提升上來。
上一篇:暫無
下一篇:直接購買與自己辦理資質的利與弊